智能手机开启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化的黄金十年:应用软件繁荣带来的移动化、碎片化、多元化小内容消费,也让个人用户生产的数据暴涨——这决定了PC时代的物理存储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,在移动时代云存储正成为主流,而云空间则是全面云化时代的必然产物。 衣食住行社交摄影娱乐全面线上化的一个显见结果是,手机正成为个体与数据之间连接的中枢。当这个智能终端承载了我们比如照片、支付账号、聊天记录以及应用程序 等诸多核心数据后,痛点也愈发明显。 最直接可感的是数据备份习惯。如上所述,小内容消费核心特征是移动化、碎片化和多元化,这决定了适合它的备份方式应该是“少量多次”即短期而高频的。过去,备份方式以主动备份为主,备份什么内容、何时备份都需要用户有意识地去养成这个习惯,但当数据海量且更新很快的时候,这样的主动备份方式则显得耗时耗力,效率低下。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,设备应该适应人而非人去适应设备,被动且自动的备份方式更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及时存储。事实上,针对此痛点,头部手机厂商早已有所动作,以国产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华为来说,其终端云服务之一的华为云空间是个典型例证,后者主要提供云端数据存储业务。 具体来说,一个帐号体系打通手机、平板、PC等多个终端的数据同步与备份,维度涵盖照片流、信息流(比如联系人信息、短信、备忘录信息等)、应用流等。开启云同步后,前述数据将在每次产生变化时自动端云同步,保持一致;而整机云备份开启后,系统会自动在用户连接WiFi、锁屏、充电时进行备份,以供后续意外情况下的数据恢复。这种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整合,优化了存储效率,也让用户能在多终端间更为便捷地同步和调用数据。 当然,产品的逻辑设计固然重要,但在数据即资产的年代,没有什么比数据安全更为重要。就云空间产品而言,数据上云是否可靠主要看三个环节:上传下载环节、存储环节、硬件设备丢失或误操作环节。 上传下载环节主要保证数据进出时不能“失真”,比如相册里的视频文件会不会在上传时出现部分保存、压缩等状况而影响数据质量,这对云空间产品的上下行速度和稳定性提出考验。仍以华为云空间为例,其重点优化了网速的分配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,进而可以保证上下行速度够快,且作为ICT巨头本身在网络带宽、服务器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,能及时接纳大量的数据流。 用户数据被上传至专属云空间后,核心诉求是数据不能被篡改、不能丢失、不能被任意窃取或非法访问。这从技术层面来看,自下而上主要考验系统、数据和上层应用的安全性。此前,魅族手机信息泄露正是其Flyme系统存在数据缺陷,小米、苹果也发生过类似事件,基本与程序缺陷或服务端缺乏有效的验证措施有关。
|